企业 · 动态
从事工业废渣(粉煤灰、燃煤炉渣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型墙材制造企业

28

2015

-

12

国家加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投入,增强企业参与动力!

所属分类:


【概要描述】摘要: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技术创新和转让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共同解决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中的关键和共性问题。推动专业化技术研发机构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公司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挥资源产出率的目标导向作用,建立企业、园区的资源产出率统计评价体系,开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增强企业加强废弃物利用的积极性和动力。  发改委、工信部等6部委1月28日发布关于印发《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称,要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投入。  通知提出,到2017年,基本形成适应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推广和装备产业化能力,攻克一批技术障碍,技术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具有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主要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的成套化生产能力。  重点任务和领域包括:(一)城市矿产(再生资源),涉及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稀贵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二)再制造,涉及再制造高效无损拆解方面、再制造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方面、再制造先进成形与加工方面;(三)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涉及共伴生矿产资源、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赤泥、建筑废物、废矿物油;(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涉及回收交易环节和分拣加工环节。  通知提出的保障措施包括:(一)加大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投入。各地方应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通过各自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本工程涉及研发的相关任务,需要财政资金支持的,按照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纳入国家有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给予支持。创新支持方式,组织示范推广,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  (二)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相关标准的设定,为在各行业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提供倒逼机制。研究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装备的产业化。将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技术纳入《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等给予引导支持。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减少各类风险的影响。  (三)创新体制机制,发挥目标导向作用。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技术创新和转让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共同解决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中的关键和共性问题。推动专业化技术研发机构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公司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挥资源产出率的目标导向作用,建立企业、园区的资源产出率统计评价体系,开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增强企业加强废弃物利用的积极性和动力。  (四)发挥部门合力,形成共同推进机制。按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要求,对有关研发推广平台进行梳理,优化布局。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研发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中,推动相关产学研机制的形成。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装备方面的投入,加强企业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加速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教育、科技和产业的集聚整合。

  摘要: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技术创新和转让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共同解决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中的关键和共性问题。推动专业化技术研发机构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公司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挥资源产出率的目标导向作用,建立企业、园区的资源产出率统计评价体系,开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增强企业加强废弃物利用的积极性和动力。

  发改委、工信部等6部委1月28日发布关于印发《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称,要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投入。

  通知提出,到2017年,基本形成适应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推广和装备产业化能力,攻克一批技术障碍,技术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具有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形成主要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的成套化生产能力。

  重点任务和领域包括:(一)城市矿产(再生资源),涉及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稀贵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二)再制造,涉及再制造高效无损拆解方面、再制造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方面、再制造先进成形与加工方面;(三)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涉及共伴生矿产资源、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赤泥、建筑废物、废矿物油;(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涉及回收交易环节和分拣加工环节。

  通知提出的保障措施包括:(一)加大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投入。各地方应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通过各自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本工程涉及研发的相关任务,需要财政资金支持的,按照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纳入国家有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给予支持。创新支持方式,组织示范推广,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

  (二)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相关标准的设定,为在各行业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提供倒逼机制。研究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装备的产业化。将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技术纳入《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等给予引导支持。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减少各类风险的影响。

  (三)创新体制机制,发挥目标导向作用。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技术创新和转让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共同解决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中的关键和共性问题。推动专业化技术研发机构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公司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发挥资源产出率的目标导向作用,建立企业、园区的资源产出率统计评价体系,开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增强企业加强废弃物利用的积极性和动力。

  (四)发挥部门合力,形成共同推进机制。按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要求,对有关研发推广平台进行梳理,优化布局。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研发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中,推动相关产学研机制的形成。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装备方面的投入,加强企业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加速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教育、科技和产业的集聚整合。

相关内容


与时俱进 开创墙材改革工作新局面

目前,神州大地正掀起新一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三个代表”这个灵魂,而贯彻“三个代表”,必须牢牢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禁实”目标如期实现。上世纪80年代,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立即得到世界上各国的认同。长期以来,砖是建筑墙体的主要材料,我国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砖的国家之一,绵延几千年的秦砖汉瓦曾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今年,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建设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建设工程墙体材料的使用量不断递增,生产砖需要大量挖土烧煤,造成的后果是,农田被毁、能源消耗、环境破坏。土地、能源、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武汉目前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粮食组织规定的0.8亩警戒线以下,因此,保护耕地,尤其是禁止和限制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刻不容缓。2001年12月,市政府从战略高度以超前的眼光,确定自2003年7月1日起,全市范围禁止使用粘土砖,中心城区、远城区、镇(乡、街)、村同时启动,一步到位。这一决策符合市情,顺应民意。经过全市墙改人员一年半的奋力拼搏、日夜奋战,“禁实”战果辉煌。截至2003年6月30日,全市231家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全部关停并转。曾让世人引以为荣的秦砖汉瓦“下岗”后,武汉市每年可节约土地近5000亩,节约标准煤38万吨,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400多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推陈出新,新型墙材突飞猛进  近几年,武汉市建筑规模逐年攀升,墙材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2002年达到34亿标砖。随着实心粘土砖的逐步退出,新型墙材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新墙材生产企业从2002年底的100家,猛增到2003年6月底的169家,年生产能力也由12亿标砖,增加到近40亿标砖(含空心粘土砖),其中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年产量达到120万立方米,居全国之首。时下,我市新型墙材产品有混凝土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等10多个品种,它们具有非粘土、节能、利废、环保、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特征,在三江航天、永清庭院、蓝湾俊园等一些建设中得到广泛使用,其保温、节能、隔音效果颇佳,备受社会赞誉和市民青睐。  从“禁实”转向“禁粘”,新型墙材一统天下。武汉市现有空心粘土砖生产企业81家,年产量6亿多标砖,制砖蚕食土地、排放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触目惊心。为彻底遏制烧砖毁田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今年4月,在“禁实”目标落实到基层的情势下,与时俱进,又将下一个目标转向“禁粘”,规定自7月1日起,空心粘土砖不作为我市新型墙材,7个中心城区和2个经济开发区禁止使用空心粘土砖;6个远城区限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新墙材应用比例日趋上升,已占半壁江山。  纵观墙材产业发展史,我市墙材已实现历史性跨越和质的飞跃,这一刻将载入史册。  乘胜前进,迈向新的更高目标  科学技术无止境,社会发展无止境,墙材革新也永无止境。众多的人关注,在完成“禁实”和“禁粘”任务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根据世界上发达国家墙材发展走势,未来我国墙材应朝着非粘土、空心、轻质、板材、湿作业少、多功能复合型的方向发展。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8委局《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住宅建筑体系要推广使用轻钢框架结构及配套式板材,发展各种轻钢框架结构及配套的装配式板材,发展各种轻质板材,推行复合墙体和屋面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板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建筑板材应用占64%,美国占47%,西德占41%,东南亚国家约占3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仅占1.8%,住宅建造的生产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6~1/5,并且产品质量低、性能差、收缩裂缝、脱落、渗漏、隔音效果差等问题屡见不鲜。要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其艰巨性、复杂性要比“禁实”和“禁粘”大得多。  展望未来,轻质板材和复合墙体的目标灿烂夺目,催人奋进,但任重道远,艰难曲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紧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呼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程中,只要牢牢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大力弘扬“禁实”精神,克难奋进,乘风破浪,一定能开创墙材改革工作新局面,占领墙材进步的制高点,为住宅产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武汉市墙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建委副主任唐昌海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