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 动态
从事工业废渣(粉煤灰、燃煤炉渣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型墙材制造企业

28

2015

-

12

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路在何方

所属分类:


【概要描述】摘要: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路在何方?怎样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难题?为加快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有效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2014年11月,市人大城建农经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四兴的带领下,就嘉兴市工业固废分布和处置工作情况开展深入调研。一抹天色烟雨中,青山绿水岸花红。烟雨江南,碧水蓝天,是所有嘉兴人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进一步关注,“固体废物”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作为固体废物“大户”的工业固体废物更是格外引人注目。面对全市每年近500万吨的产生量,人们疑惑:这些工业固废究竟流向哪里?它们是否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固废能否合理利用并转化为资源?  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浙江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代表对此高度关注,多次会同市环保局、市经信委等部门(单位),就嘉兴工业固废分布和处置现状、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防治重点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聚焦嘉兴市工业固废处置工作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一类,简称工业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  2013年,嘉兴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89.07万吨,综合利用量为466.74万吨,利用率为95.43%。其中,产生量最大的主要是电厂的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和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8.01万吨,利用、处置量为7.7万吨,处置、利用率约为96.13%。嘉兴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较多,一共有29个类别,产生量最大的行业主要是金属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包括废酸、表面处理废物,分别占全市产生量的53.14%和20.35%。全市集中处置医疗废物5725.12吨,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为100%。然而,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能力不足,尚未建成危废填埋场、污泥处置能力和产生量不匹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项目空白等问题,制约了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治理的进度。  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路在何方?怎样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难题?为加快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有效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2014年11月,市人大城建农经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四兴的带领下,就嘉兴市工业固废分布和处置工作情况开展深入调研。12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冬生又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开展了专题视察。视察组成员赴一些企业开展实地检查,听取市政府关于嘉兴市固体废物处置情况的汇报,并结合视察所见所闻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问诊把脉”工业固废处置工作  近年来,嘉兴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有效控制了工业危险废物的流失流散,切实加大了对违法处置工业固废行为的执法力度,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视察中,视察组成员了解到,目前嘉兴市共有危险废物处置企业8家,其中综合利用、处置的企业7家,综合焚烧处置的企业1家,无危废填埋场。由于嘉兴市具有综合处置资质的仅有嘉兴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一家,其处置种类、数量有限,经批准的处置量为6000吨/年,扣除检修时间,年实际处理能力只有4000吨左右。嘉兴市2013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8.01万吨,在本地处置的为6.6057万吨,处置率为85.79%,剩余部分大多是需综合焚烧处置的危险废物,只能送到外地处置。由于各地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湖州等地已不再接收外市产生的危险废物,造成嘉兴市部分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因找不到接收单位,或送外地处置成本加大,从而发生超量、超期贮存现象,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视察组成员在市本级的一些企业开展实地察看时发现,有的公司存放危险废物的仓库几乎放满,但还未找到有资质的单位可以接收处置;有的企业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甚至还有部分企业为了利益铤而走险非法处置。同时,随着“五水共治”的开展,嘉兴市污水处理量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大量增加,污泥产生量和处置量的矛盾更加凸显。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门口运送污泥车辆经常排起长队,等待处置污泥,污泥处置给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嘉兴市工业固废处置“开药方”  “工业固体废物存储、运输、处置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企业缺乏环保责任意识,人民群众对工业危废危害性认识不足。”“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远远大于处置能力,特别是处置工业危废的能力严重不足。”“与水、气污染防治相比,嘉兴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管理能力和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仍处于‘零敲碎打’、‘顾点失面’的粗放式管理为主的状态,尚未实现系统、全面、有效地监管。”在肯定政府相关工作的同时,视察组指出,当前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视察组成员对症下药开出了“诊疗单”。大家建议,做好工业固废处置工作,要从源头上控、过程上管、末端上扩,要强化“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及政府扶持力度。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污染原因、治理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促进危险废物达到最大的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处置利用率,最大限度保护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冬生在视察时指出,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推进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控制了工业危险废物流失流散,加大了全市各地执法处罚力度。刘冬生强调,要高度重视工业固废处置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够、处置能力不强、监管水平不高等问题,切实采取强硬的措施。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动力度,摸清全市目前工业固废的种类与数量、收集与运输方式、在本市或运往外地处置等家底,控制工业固废的源头,监管工业固废的生产、存储、收集、运输、处置等全过程,收集工作在种类、区域上要实现全覆盖;要进一步提升工业固废处置能力,规范并扶持专业处理企业,建设嘉兴市危险废物填埋场,提升企业自主处置固废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与市域外固废处置单位的协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一本明确如何操作处理的账单、一套完善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监督管理的机制和一支懂政策、会管理、技术精的监管队伍。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加强跟踪监督,进一步推进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

  摘要: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路在何方?怎样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难题?为加快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有效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2014年11月,市人大城建农经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四兴的带领下,就嘉兴市工业固废分布和处置工作情况开展深入调研。

  一抹天色烟雨中,青山绿水岸花红。烟雨江南,碧水蓝天,是所有嘉兴人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进一步关注,“固体废物”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作为固体废物“大户”的工业固体废物更是格外引人注目。面对全市每年近500万吨的产生量,人们疑惑:这些工业固废究竟流向哪里?它们是否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固废能否合理利用并转化为资源?

  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浙江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代表对此高度关注,多次会同市环保局、市经信委等部门(单位),就嘉兴工业固废分布和处置现状、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防治重点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聚焦嘉兴市工业固废处置工作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一类,简称工业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

  2013年,嘉兴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89.07万吨,综合利用量为466.74万吨,利用率为95.43%。其中,产生量最大的主要是电厂的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和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8.01万吨,利用、处置量为7.7万吨,处置、利用率约为96.13%。嘉兴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较多,一共有29个类别,产生量最大的行业主要是金属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包括废酸、表面处理废物,分别占全市产生量的53.14%和20.35%。全市集中处置医疗废物5725.12吨,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为100%。然而,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能力不足,尚未建成危废填埋场、污泥处置能力和产生量不匹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项目空白等问题,制约了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治理的进度。

  工业固体废物治理路在何方?怎样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难题?为加快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有效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2014年11月,市人大城建农经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四兴的带领下,就嘉兴市工业固废分布和处置工作情况开展深入调研。12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冬生又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开展了专题视察。视察组成员赴一些企业开展实地检查,听取市政府关于嘉兴市固体废物处置情况的汇报,并结合视察所见所闻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问诊把脉”工业固废处置工作

  近年来,嘉兴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有效控制了工业危险废物的流失流散,切实加大了对违法处置工业固废行为的执法力度,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视察中,视察组成员了解到,目前嘉兴市共有危险废物处置企业8家,其中综合利用、处置的企业7家,综合焚烧处置的企业1家,无危废填埋场。由于嘉兴市具有综合处置资质的仅有嘉兴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一家,其处置种类、数量有限,经批准的处置量为6000吨/年,扣除检修时间,年实际处理能力只有4000吨左右。嘉兴市2013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8.01万吨,在本地处置的为6.6057万吨,处置率为85.79%,剩余部分大多是需综合焚烧处置的危险废物,只能送到外地处置。由于各地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湖州等地已不再接收外市产生的危险废物,造成嘉兴市部分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因找不到接收单位,或送外地处置成本加大,从而发生超量、超期贮存现象,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视察组成员在市本级的一些企业开展实地察看时发现,有的公司存放危险废物的仓库几乎放满,但还未找到有资质的单位可以接收处置;有的企业的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甚至还有部分企业为了利益铤而走险非法处置。同时,随着“五水共治”的开展,嘉兴市污水处理量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大量增加,污泥产生量和处置量的矛盾更加凸显。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门口运送污泥车辆经常排起长队,等待处置污泥,污泥处置给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嘉兴市工业固废处置“开药方”

  “工业固体废物存储、运输、处置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企业缺乏环保责任意识,人民群众对工业危废危害性认识不足。”“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远远大于处置能力,特别是处置工业危废的能力严重不足。”“与水、气污染防治相比,嘉兴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管理能力和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总体上仍处于‘零敲碎打’、‘顾点失面’的粗放式管理为主的状态,尚未实现系统、全面、有效地监管。”在肯定政府相关工作的同时,视察组指出,当前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视察组成员对症下药开出了“诊疗单”。大家建议,做好工业固废处置工作,要从源头上控、过程上管、末端上扩,要强化“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及政府扶持力度。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污染原因、治理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促进危险废物达到最大的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处置利用率,最大限度保护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冬生在视察时指出,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推进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控制了工业危险废物流失流散,加大了全市各地执法处罚力度。刘冬生强调,要高度重视工业固废处置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够、处置能力不强、监管水平不高等问题,切实采取强硬的措施。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动力度,摸清全市目前工业固废的种类与数量、收集与运输方式、在本市或运往外地处置等家底,控制工业固废的源头,监管工业固废的生产、存储、收集、运输、处置等全过程,收集工作在种类、区域上要实现全覆盖;要进一步提升工业固废处置能力,规范并扶持专业处理企业,建设嘉兴市危险废物填埋场,提升企业自主处置固废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与市域外固废处置单位的协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一本明确如何操作处理的账单、一套完善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监督管理的机制和一支懂政策、会管理、技术精的监管队伍。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加强跟踪监督,进一步推进嘉兴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作。

相关内容


与时俱进 开创墙材改革工作新局面

目前,神州大地正掀起新一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三个代表”这个灵魂,而贯彻“三个代表”,必须牢牢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禁实”目标如期实现。上世纪80年代,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立即得到世界上各国的认同。长期以来,砖是建筑墙体的主要材料,我国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砖的国家之一,绵延几千年的秦砖汉瓦曾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今年,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建设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建设工程墙体材料的使用量不断递增,生产砖需要大量挖土烧煤,造成的后果是,农田被毁、能源消耗、环境破坏。土地、能源、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武汉目前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粮食组织规定的0.8亩警戒线以下,因此,保护耕地,尤其是禁止和限制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刻不容缓。2001年12月,市政府从战略高度以超前的眼光,确定自2003年7月1日起,全市范围禁止使用粘土砖,中心城区、远城区、镇(乡、街)、村同时启动,一步到位。这一决策符合市情,顺应民意。经过全市墙改人员一年半的奋力拼搏、日夜奋战,“禁实”战果辉煌。截至2003年6月30日,全市231家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全部关停并转。曾让世人引以为荣的秦砖汉瓦“下岗”后,武汉市每年可节约土地近5000亩,节约标准煤38万吨,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400多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推陈出新,新型墙材突飞猛进  近几年,武汉市建筑规模逐年攀升,墙材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2002年达到34亿标砖。随着实心粘土砖的逐步退出,新型墙材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新墙材生产企业从2002年底的100家,猛增到2003年6月底的169家,年生产能力也由12亿标砖,增加到近40亿标砖(含空心粘土砖),其中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年产量达到120万立方米,居全国之首。时下,我市新型墙材产品有混凝土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等10多个品种,它们具有非粘土、节能、利废、环保、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特征,在三江航天、永清庭院、蓝湾俊园等一些建设中得到广泛使用,其保温、节能、隔音效果颇佳,备受社会赞誉和市民青睐。  从“禁实”转向“禁粘”,新型墙材一统天下。武汉市现有空心粘土砖生产企业81家,年产量6亿多标砖,制砖蚕食土地、排放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触目惊心。为彻底遏制烧砖毁田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今年4月,在“禁实”目标落实到基层的情势下,与时俱进,又将下一个目标转向“禁粘”,规定自7月1日起,空心粘土砖不作为我市新型墙材,7个中心城区和2个经济开发区禁止使用空心粘土砖;6个远城区限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新墙材应用比例日趋上升,已占半壁江山。  纵观墙材产业发展史,我市墙材已实现历史性跨越和质的飞跃,这一刻将载入史册。  乘胜前进,迈向新的更高目标  科学技术无止境,社会发展无止境,墙材革新也永无止境。众多的人关注,在完成“禁实”和“禁粘”任务后,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根据世界上发达国家墙材发展走势,未来我国墙材应朝着非粘土、空心、轻质、板材、湿作业少、多功能复合型的方向发展。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8委局《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住宅建筑体系要推广使用轻钢框架结构及配套式板材,发展各种轻钢框架结构及配套的装配式板材,发展各种轻质板材,推行复合墙体和屋面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板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建筑板材应用占64%,美国占47%,西德占41%,东南亚国家约占3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仅占1.8%,住宅建造的生产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6~1/5,并且产品质量低、性能差、收缩裂缝、脱落、渗漏、隔音效果差等问题屡见不鲜。要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其艰巨性、复杂性要比“禁实”和“禁粘”大得多。  展望未来,轻质板材和复合墙体的目标灿烂夺目,催人奋进,但任重道远,艰难曲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紧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呼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程中,只要牢牢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大力弘扬“禁实”精神,克难奋进,乘风破浪,一定能开创墙材改革工作新局面,占领墙材进步的制高点,为住宅产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武汉市墙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建委副主任唐昌海

MORE +